• <bdo id="drigd"></bdo>

      <td id="drigd"><ruby id="drigd"></ruby></td>
    1. <track id="drigd"><ruby id="drigd"></ruby></track>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首頁 > 思想理論 > 前沿理論 > 正文

      深刻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

      54af2248-b7d5-4897-8f4c-59bed2f75916.jpg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以“十個明確”系統概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內容,其中之一是“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出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重要意義。

      準確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基本內涵

      法治興則民族興,法治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并將其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抓住法治體系建設這個總抓手,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于這個總目標的基本內涵,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和把握。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從根本上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

      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牢牢抓住法治體系建設這個總抓手,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不斷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圍繞總目標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法治體系建設的任務要求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方面。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一方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高度重視法治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另一方面,必須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因為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更好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充分認識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重大意義

      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既是對黨領導人民努力開辟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取得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的歷史性確認,也是對黨領導人民努力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基本規律的科學總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創造性地提出了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列為“十個明確”之一,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在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么樣的法治國家問題上不能含糊,必須指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正確方向,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認識和行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明確宣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定性,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是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法治體系。

      《決議》不僅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作出明確表述,而且在有關部分闡述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如,“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這些重要內容,豐富發展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

      以總目標引領法治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發揮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以總目標引領法治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堅持正確方向,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堅強領導。黨的百年奮斗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團結帶領人民不斷開辟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堅強領導核心。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沿著正確方向加快建設法治中國、順利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要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不斷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具體落實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

      堅持目標導向,加快建設法治中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要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目標和部署,分步有序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到2025年,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備,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日益健全,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司法權運行機制更加科學有效,法治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黨內法規體系更加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本形成,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堅持系統思維,統籌推進法治體系建設。要加快形成更加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維護穩定;要加快形成更加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完善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確保憲法法律全面有效實施;要加快形成更加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法治監督體系,切實加強對立法、執法、司法工作的有效監督;要加快形成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切實加強組織、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保障,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重要支撐;要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構建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形成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相輔相成的格局。

      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推進法治領域改革。目前,我國法治體系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法治領域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化法治改革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目標,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要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完善公益訴訟制度,健全執法權、監察權、司法權運行機制,加強權力制約和監督。要加快構建系統完備、規范高效的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確保執法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在有效制約監督下進行。要完善法治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通過深入推進法治領域改革,在新征程上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曲統昱]
      2020最新国产高清毛片
    2. <bdo id="drigd"></bdo>

        <td id="drigd"><ruby id="drigd"></ruby></td>
      1. <track id="drigd"><ruby id="drigd"></ruby></track>